概念
響應式網頁設計最初是由 Ethan Marcotte 提出的一個概念:
為什么一定要為每個用戶群各自打造一套設計和開發方案?Web設計應該做到根據不同設備環境自動響應及調整。當然響應式Web設計不僅僅是關于屏幕分辨率自適應以及自動縮放的圖片等等,它更像是一種對于設計的全新思維模式;我們應當向下兼容、移動優先。
背景
PC互聯網加速向移動端遷移:2012年12月底我國網民規模達到5.64億,互聯網普及率為42.1%,手機用戶占網民總數的74.5%。預計到2015年,移動互聯網的數據流量將超越PC端的流量。
移動端入口:當用戶希望通過手機來完成PC頁的操作時,常見的是商家的運營微博,期文案足夠吸引用戶點擊鏈接參加活動,如果該活動頁沒做響應式處理:頁面體積大、請求多、體驗差、兼容性差,層層阻礙最終導致用戶放棄參加。
優勢
開發成本低,門檻低
Native APP:Objective-C or Java – 學習成本高
Hybrid APP: 外殼+Web APP,需安裝。
響應式Web APP:HTML5+JS+CSS – 門檻低,極易上手,迭代快
跨平臺和終端且不需要分配子域
雖然可通過監測用戶UA來判斷用戶終端后做跳轉,但它還是分配了多個域,而響應式無需監測用戶UA沒有域的切換,只需根據終端類型來適配不同的功能模塊與表現樣式,它是跨平臺和終端的,1頁面適配多終端
響應式:PC & Mobile無需跳轉
本地存儲
Web App可以利用本地存儲的特性將重要和重復的數據保存在本地,避免頁面的重復刷新,減少重要信息在傳輸過程中被泄露,增量傳輸修改內容。
無需安裝成本,迭代更新容易更靈活、更方便的APP使用及安裝方式將成為HTML5在移動平臺上大放異彩的保障之一